日期选择 logo

2020-01-09 第26,373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6版:国际

肆意践踏伊朗与伊拉克等国主权,将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法之上

美国失衡的中东政策恶果显现

       ■钮 松
      
       伊朗8日凌晨对美军驻伊拉克两处空军基地发动名为“苏莱曼尼烈士行动”的导弹袭击,既是对此前美国无人机暗杀行动的武力回应,也是对自身复仇情绪在葬礼之后的集中渲泄。
      
       自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第二个任期内力排众议,并会同其他利益攸关方与伊朗达成《伊核问题全面协议》以后,美伊关系实现了极大改善,这在很大程度上为自1979年以来持续交恶的美伊关系开启了“破冰”之路。
      
       然而,自2017年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美伊关系出现逆转,和解苗头仅为“昙花一现”。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重启对伊制裁、将制裁扩展至伊朗油气领域、废除多国进口伊朗石油的豁免以及高调推进中东护航联盟等一系列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举措,已经令伊朗政府和民众饱受屈辱。
      
       美国用无人机暗杀在伊朗具有崇高威望的军事领导人苏莱曼尼,更是“玩火”之举,成为促使伊朗民族悲愤情绪彻底爆发的“最后一根稻草”。上至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和总统鲁哈尼,下至普通黎民百姓,都对美国的恶劣行径忍无可忍。仅靠“打嘴炮”完全无法消解伊朗国内的激愤情绪,非直接开战形式的武力回应成为伊朗国内不同势力的唯一选择。
      
       “苏莱曼尼烈士行动”发动以后,美国一方面证实确有此事,一方面又声称无人伤亡,但也坦言更为具体的事件调查正在进行之中。随后据黎巴嫩媒体消息称,一架阿萨德基地内的美空军飞机在跑道上被炸毁。
      
       不过,即便特朗普“定点清除”苏莱曼尼的行动遭遇国会民主党人和军方的诸多反对,特别是军方极力撇清与特朗普在此事件上的关联,爆料此事件实际上是特朗普的“自由发挥”,但在美军伊拉克基地受袭问题上,各政治势力仍会因国家安全利益考量而形成合力,不得不沿着特朗普的逻辑进行下去。
      
       伊朗的导弹袭击行动在一定程度上向美国表达了决不屈服的顽强态度,对其国内民意也是一种及时且适度的交代。伊朗的此次空袭充满了成比例对等打击的意味,外长扎里夫发推文称这是依联合国宪章行事,且不寻求事态升级和战争,自卫行动已经结束。特朗普则紧跟其后发表推文意味深长地称“都挺好!”美伊通过此轮“隔空打击”进一步探测了各自底线又规避了传统战争。
      
       不过,美国“定点清除”苏莱曼尼事件所引发的美伊交恶加剧和地区形势动荡,完全是美国失衡的中东政策造成的恶果。美国政府罔顾国际法与国际关系准则,在耶路撒冷、戈兰高地和约旦河西岸定居点等问题上极力偏袒以色列,突破了美国政府长期的做法;在退出伊核协议、发动对伊制裁和无人机暗杀伊朗将领等问题上表现出浓厚的单边主义色彩。
      
       美国还肆意践踏伊朗与伊拉克等国的主权,任性违约、滥用反恐、草菅人命,将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法之上,这些成为中东战火难以平息的重要原因。只要特朗普将“伊朗牌”与选举政治紧密捆绑,在意识形态上充斥着反伊歧见,其任内的美伊关系难有根本转圜的余地。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