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0-01-09 第26,373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4版:专版

让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有依托

——坚定不移把优化营商环境向纵深推进系列评论之七

       陈强
      
       营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投资发展环境,要注重实效,强化政策有效供给。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指出,在土地、环境、人才等政策精准供给上下更大功夫,加快形成一整套更加务实管用的政策体系,放大政策集成效应,确保好项目高效发展有空间、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有依托、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有保障。
      
       蛙声十里出山泉。企业的成长规律不尽相同,不同类型的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遭遇的困难和瓶颈各异,对于营商环境的需求重点也不一样。一般情况下,企业在发展初期往往存在强烈的资金饥渴,发展到一定阶段亟待突破技术瓶颈,壮大后常常陷入“空间窘境”,进入平稳期后又面临创新乏力和知识产权挑战。对于这些问题,政府并不一定总能找到介入或干预的机会,即使干预也未必总是有效。在政策精准供给上下更大功夫,必须突出问题导向,提高改革精准化程度。深入调研是精准施策的基础。要研究企业从开办、运营到注销等各个环节的需求特征,了解企业从初创、成长、到成熟各个阶段发展的痛点,进而对准重点和要害发力,为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提供综合的、全面的“店小二”式服务。上海打造营商环境3.0版,一方面应进一步盘活公共数据和一部分企事业单位沉淀的“准公共数据”,开发新型监测指标;另一方面,人类已经进入“感知社会”,可以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建构相应的采集、传导和分析机制,探索各类市场主体对于营商环境的需求结构及其特征。
      
       从某种意义上看,营商环境其实是一种特定的产业生态和社会氛围,对其进行优化应该有集群视角和生态视角。企业总是在由创新链、产业链、服务链交织而成的社会网络中开展经营活动,实现价值。因此,在关注某一类或某一具体企业的同时,还要关注其“根植性”和“朋友圈”。在自然界,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往往只适合某一些物种及群落的繁衍生息。营商环境也是如此,不可能适合所有类型企业的生存发展,兼容性和容纳能力都相对有限。换言之,有的企业决定扎根,另外一些企业也会紧随而来;有的企业留下后,另外一些企业会选择离开。因此,营商环境的优化往往具有导向作用。对于上海而言,应加强优化营商环境的集群分析和生态分析,根据上海未来发展战略及产业布局规划,优化营商环境的导向设计。上海既要着力引进技术领先,具有较强辐射和带动能力的优质大项目,更要关注中小微科技型企业成长规律及其所需要的微观生态。上海经济要逆势上扬,既需要“头部企业”大象起舞,也需要“蚂蚁雄兵”铺天盖地。
      
       对于企业而言,热情的工作态度、友善的服务界面、便捷的办事流程固然重要,但结果往往更关键,这个结果就是企业在行政效率、融资成本、信息获取、竞争机会、政府采购、社会服务、市场秩序、创新供给等方面切切实实的获得感。让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有依托,要刀刃向内,大胆破除体制壁垒,同时也要“小心求证”,精心设计,将集成优化方案的系统效能放到最大。
      
       (作者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上海市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执行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