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19-11-24 第26,327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3版:要闻

第二届长三角文博会上“区城联动”推动合作机制持续深化

联动主体下沉,迈向更高质量一体化

       ■本报首席记者 黄启哲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一年间,上海与三省城市间的合作在不断“下沉”中不断升级,上海各区结合各自文化产业发展重点及特点,与苏浙皖三省的地级市深入互动,探索创新。第二届长三角文博会上,一批以长三角地区城市(区)为主题的联盟相继成立并签署合作协议,推动区域合作机制高质量发展,成果颇丰。
      
       在学者看来,“区城联动”将有助于进一步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在基础设施提升效能便利度、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准入机制等方面,推动“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一张畅玩票,打通长三角
      
       作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上海、南京、杭州、合肥、苏州、宁波、芜湖七个城市近年在文旅消费建设上各具特色。上海徐汇区不仅打造了“艺术西岸”“魅力衡复”“徐家汇源”等特色文旅消费集聚区,还牵头举办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百场活动,推出了“汇文艺+惠生活”为主题的系列消费惠民活动。而杭州市则以“互联网+文旅消费”模式带动着每年文旅消费季近10亿元的消费能级。
      
       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背景之下,徐汇区一直谋划将文旅消费资源打通实现共享,在与阿里文娱集团的合作中一拍即合,进而有了本届展会上联合成立的长三角文旅消费一体化联盟。于是有了“一票畅玩长三角”在线付费的实惠、便捷;而其背后推动的网络共建,则将实现各城市文旅资源和消费者的大数据共享。联动激发长三角旅游活跃度与消费新空间,正是市场未来的增量所在。
      
       相比于着眼文旅消费的联盟,上海虹口区牵头的“长三角红色文化旅游区域联盟”则从深挖红色旅游资源的方向入手。本届长三角文博会上发布的“跟着课本去旅行——长三角红色文化研学线路”,着眼主题聚焦,也将目标消费群体进一步锁定,深耕校园学生市场的同时,创新着爱国主义教育方式。
      
       “青吴嘉”在百姓中越叫越顺口
      
       “区城联动”同样是在长三角文化一体化发展中,切实聚焦区域内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要路径。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说,“生产方式与生活态度决定着幸福指数”,所以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得好不好,最终评价标准便是老百姓的幸福感。
      
       早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正式划定前,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这三个近邻就在谋划着更紧密的合作。一年间,面向基层老百姓展开书法、民歌、戏曲、曲艺、美食、旅游等活动近20项。原本作为上海书展分会场的青浦区,又把“书香上海”带到吴江和嘉善,打造出当地百姓口中“分会场的分会场”。
      
       一年来,近邻成了家人,“文化走亲”变成了“文化回娘家”。“青吴嘉”这个新名字在百姓中越叫越顺口,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合作品牌也因而越打越响。
      
       交融生成一种新的文化内涵
      
       可以说“区城联动”大大发挥了地(区)市级的能动性,从而有效形成了覆盖文化产业各领域、各环节的交流合作编织出的网络。而在此基础上,也让学者专家对“长三角一体化”有了更进一步的期待。
      
       吴文化、越文化、海派文化、皖风徽韵……长三角地区不同文化的“和合共生”造就了江南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开放包容的品格。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认为,要实现“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升长三角区域文化价值认同尤为重要。“尽管长三角地区在文化方面有很多历史渊源和内在联系,但我们必须承认地域间的文化价值和文化精神仍有差异。”他说,“文化价值认同不是三省一市文化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在相互交流融通中生成一种新的文化内涵,从而建构起一种能够兼容区域文化却又具有面向世界面向当代的价值追求。”
      
       政策的引领扶持与体制机制的创新,是引领“区城联动”纵深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顾江就对目前已经开始打破的长三角行政壁垒提出更高的期待。他提出,目前各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旅游云平台,如何以长三角一体化的视角构建一个资源信息共享互通的大平台,进而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引进企业的力量,使资源能在更大程度上互动和互相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