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19-09-22 第26,264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1版:要闻

“我爱北京天安门”主题展在沪开幕

老物件老照片述说动人家国情

小朋友仔细观看天安门纸艺模型。 制图:冯晓瑜
       ■本报记者 李婷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昨天,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一群白领以歌曲快闪的形式拉开了 “我爱北京天安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图片·实物展”的序幕。本次展览上,全国各地的市民拿出自己的珍藏——300余件实物藏品、150幅与天安门的合影及其背后的故事,用老物件和老照片述说家国情。而新中国走过的70年,每一步都在百姓的生活中留下了清晰的脚印。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之一,北京天安门对于国人,有一种不可言说的深厚情感。
      
       “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这首短短的儿歌,传唱了半个世纪,成为几代中国人的启蒙歌曲。鲜有人知,它的词曲作者是一对上海姐弟——金月苓和金果临。昨天,两人现身展览现场,重温这首歌曲的创作过程。◆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我爱北京天安门》的歌词,创作于1969年11月29日。那一年金果临13岁,是上海市常德路第二小学五年级学生。他受英语书上最简单的两句话“I love Beijing”“I love Tian'anmen”启发有感而发,用简单的语言表达了孩子对祖国、对天安门的热爱。
      
       作曲者金月苓当年是上海玻璃厂一名19岁的女工,家对面有一所学校,她经常听到学校里传来孩子们的歌声,想着要写首歌给孩子们唱。她找到当年刊登儿歌的小册子,挨个谱了曲,其中有一首就是她的堂弟金果临的《我爱北京天安门》。歌曲于1970年9月正式刊登,如今她还清楚地记得那一天当她拿着杂志说给同事听时的激动和兴奋。这首歌的歌词四易其稿,三年后才正式定稿。1972年4月23日,《人民日报》刊登了这首歌的词曲,从此,这首歌走向全国、走进千家万户。
      
       展览现场,姐弟俩带来了珍藏多年的创作手稿、照片等纪念品。金果临说,这首歌唱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它属于全国人民、属于时代,感恩祖国,这一辈子为大家做了这么一点事,就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他已经很满足了。
      
       走进展厅,一座宽97厘米、深37厘米、高29厘米的“小号”天安门吸引观众的注意,这座以1∶118比例精准还原的高仿真纸艺模型,运用传统古建筑的榫卯结构,精细地还原了天安门风貌,众多小细节——城楼上的灯笼、龙凤彩绘,甚至台阶和瓦片数量都与真实场景无异。整个建筑包含252个斗拱、1300余个零件,制作耗时约20个月。制作者天津工艺美术大师、纸模设计师曹珉为了寻找“原始”图纸,特地找到北京故宫博物院,几番诚心“求教”,终于取得1942年梁思成测绘的图纸复印件。他还多次到天安门现场拍摄取材,记录下城楼的每个设计要点和准确色标,制作过程中,七易其作,终于完工。
      
       北京天安门,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巍然崛起,也见证了平凡人家数不清的美好故事。展墙上,一张张天安门前的笑脸,从黑白到彩色,定格了那些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北京摄影师高源,从1979年开始就在天安门广场为来自全国各地的百姓拍照,40年共拍摄近60万张照片,亲眼目睹了天安门广场每个细节的改变,以及人们着装、习惯、拍照方式的改变。
      
       一些上海收藏家提供的藏品也十分引人关注。退伍海军军人郭乃兴提供了1950年6月18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国徽的讨论件——一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正反面图案,另一张是其图案说明,还有一张则是毛主席于当年9月20日签署的确定国徽的命令。
      
       而冯胜和王力伟带来的邮票,则见证了中国邮票发行史上的多个“第一”。这之中,包括新中国第一套邮票——1949年10月8日发行的“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纪念邮票;新中国第一套外交邮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纪念邮票;第一套以宪法为主题发行的纪念邮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邮票……一枚枚小小的邮票,承载着新中国成立初期宏大的历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