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19-09-20 第26,262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9版:文化

第八届上海期刊论坛上,业内人士对“一流学术期刊”的评判标准展开热烈讨论,提出“好的学术期刊应为推动中国发展服务”

我们需要怎样的“一流学术期刊”

       ■本报记者 卫 中
      
       “一百年后,人们评价一本刊物,不会记得它发过多少SCI,而是会看它发表过什么伟大的文章。”在昨天举行的“第八届上海期刊论坛”上,众多专家学者高度肯定了近年来中国学术期刊发展的成就,同时也对“什么才是一流学术期刊”的评判标准进行了广泛讨论。
      
       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联合会主席、中国数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运筹学会会刊》主编袁亚湘认为,发好文章才是办学术期刊的根本任务,也是评价期刊的真正标准。《文史哲》杂志主编王学典则说,“不入主流,难成一流”,必须投身到推动国家发展的主流大潮中去,才能创建一流的学术期刊。
      
       SCI收录多不再是优质学术期刊的唯一标准
      
       本次论坛上发布的《上海期刊发展报告2019》数据显示,上海有56种社科学术期刊被收录为CSSCI(2019-2020年)核心期刊,占比近10%,比上一年度有所增长,表明近年上海社科学术期刊整体实力有所提升。上海目前17种英文科技学术期刊中有10种被SCI收录,自2013至2017的五年间总被引频次逐年上升,表明上海英文科技学术期刊在国际上影响力逐步提高。上海的学术科技期刊在入选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全国百强期刊以及SCI等国际国内知名数据库等方面一直名列全国前茅。
      
       上海的学术期刊迅猛发展也是全国学术期刊发展的一个缩影。目前,列入中国学术期刊名录的期刊有6430种,数量居于世界前列。同时据《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数据显示,中国学术期刊在2017年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达到79.7万次,连续6年呈增长态势。
      
       站在新起点上,与会专家学者对中国学术期刊的发展提出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更高的要求。袁亚湘认为,不应当把发了多少SCI作为认定好的学术期刊的唯一标准:“学术期刊最重要、最核心的标志就是发好文章。”在袁亚湘看来,一本好的学术期刊杂志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假设一百年后的人们要评价一本现在的学术期刊,不会看它得过什么奖或发过多少SCI,而是会看它发表过什么伟大的文章。
      
       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主编蒋重跃也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文章引用的目的千差万别,有的引用是表扬,但表扬也不代表一定正确,有的引用是用来批评,但批评也未必就是错的——假设一本学术期刊的文章被引用批评了很多次,结果却造成这本期刊的影响因子上升,这就有些荒谬了。以影响因子等定量指标对学术期刊进行评价是客观有效的标准,但必须看到有其局限性,对其评价作用不能绝对化。
      
       好的学术期刊应为推动中国发展服务
      
       既然不能用影响因子作为评价优秀学术期刊的唯一标准,那么如何定义“一流期刊”成为参与本次论坛的专家们关注的话题。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兼《文史哲》杂志主编王学典认为:“创建一个不同于自由主义的哲学社会科学范式的中国范式,已经成为上下关注的重大问题。”从“与西方接轨”到“与传统接轨”,从“反传统”到“弘扬传统”,从 “追求西方化”到“追求本土化、中国化”,已经成为当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潮流和主流。因此要尽可能投身到这种主流的潮流中去,投身到创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这一项事业中去,“不入主流、难成一流”,王学典说。
      
       谈起什么才是一流期刊的标准,《电化学能源评论》主编李爱军也是深有感触。他介绍说,新能源和新材料是当今世界战略前沿的领域,而中国在这个领域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中国本身是能源消费大国,华人学者是这个领域最大的科研群体,在《电化学能源评论》上有70%的文章是华人科研工作者发表的。然而,其他学科领域的科研人员发表在自己国家的SCI期刊数量只有发表在全球SCI期刊数量的9%左右。因此,能否吸引广大科研人员把成果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为国家的发展服务,成为评判一流期刊的标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