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19-09-11 第26,253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8版:运动

三十二强中十三支球队拥有归化球员

归化风潮席卷篮球世界杯

作为归化球员,斯劳特(右)从未久居波兰,却成为该国篮球史上的传奇。 视觉中国
       ■本报记者 谢笑添
      
       半个月前,很少有人能想到,52年未能晋级世界杯(世锦赛)决赛圈的波兰队能一路闯进本届世界杯八强,在昨晚的四分之一决赛中,甚至一度将夺冠热门西班牙队拖入苦战。波兰队能一路爆冷杀入八强,最大的功臣就是后场核心AJ·斯劳特,在球队一群白人球员中,只有他皮肤黝黑。
      
       通过“AJ”这一典型的美式名字就不难猜出斯劳特的故乡——人生最初的十余载,斯劳特均在美国度过,直到被一场失败的NBA选秀改变人生轨迹。在那之后,斯劳特如多数落选秀一样辗转多个欧洲联赛,并于2015年毫无征兆地成为波兰队的一员。在可考的范围内,斯劳特的祖祖辈辈从未与这个国家产生过联系,甚至连斯劳特本人都未曾在该国联赛效力或久居。而如今,他已成为在波兰篮球史上留名的传奇。
      
       按照国际篮联规定,只要不违背一人不可为两个协会效力的原则,球员不必在归化国或地区居住满一定时间,只要取得新国籍即刻就能参赛,但每个协会代表队的归化名额只有一人。在宽松的政策之下,斯劳特的故事正在许多国家或地区上演:本届世界杯三十二强中,多达13支球队拥有归化球员。
      
       十三位归化球员悉数来自美国
      
       这13位球员大多有着相似的成长历程,且全部来自世界篮球第一强国美国。如果要为他们画一幅最具代表性的群像,或许可以如此描述:成长于美国篮球体系,大学时代曾在NCAA联赛呼风唤雨,天赋却始终够不着NBA的门槛,辗转于世界各地职业联赛,终在归化国找到落脚点与表现的舞台,但大多保留了原本的美国国籍。
      
       34岁的日本归化内线费泽卡斯是13位归化球员中唯一在选秀夜中选的,但这位2007年次轮秀在NBA仅坚持了一年就不得不远走他乡。他自小向往为其祖父的祖国匈牙利效力,却在效力日本联赛期间感受到了这个陌生国度热切的召唤。比起“雇佣军”特征明显的斯劳特,在日本居住近五年后才入籍的费泽卡斯,更能代表归化球员的生存状态——原本并不在归化国的雷达内,但因身为外援效力该国联赛期间有出众表现,使双方萌生了合作共赢的念头。
      
       除无法考证的经济利益,这群曾处于美国职业篮坛边缘的球员找到了认同感与存在价值,以及过去无法奢望的梦想,即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而战。只是,每个人所处的环境各有不同,也有各自独特的原因:出生于美国的斯基尔布因其妻子来自捷克而选择改籍,而已代表希腊征战十年的卡拉希斯来到爱琴海畔只因这里是父亲的故土……虽然卡拉希斯身上流淌着一半的希腊血统,却无法改变归化球员的身份,而这就要涉及国际篮联界定归化球员的唯一标准:是否在16周岁前取得该国国籍。
      
       这也就是为何出生在希腊但祖上毫无该国血统的“字母哥”阿德托昆博不会被划入这一范畴,而有着菲律宾血统的NBA骑士队后卫克拉克森,却在该队已拥有归化球员布拉切的情况下而无缘菲律宾队大名单。在这一规则之下,法国、西班牙等欧洲移民国家的国家队血统构成已愈发复杂。
      
       亚洲球队对归化球员更依赖
      
       世界篮球归化史中,当然并非所有归化球员都来自美国。作为欧洲较早尝试归化的球队,西班牙队此前曾先后归化过两名NBA球员——刚果裔内线伊巴卡与黑山裔前锋米罗蒂奇。而若追根溯源,最初打开归化魔盒的其实是美国自己,当事者则是大名鼎鼎的尼日利亚裔中锋“大梦”奥拉朱旺。为促成这一强强联手,国际篮联甚至修改了球员须在归化国居住满三年的旧规则,并有意忽略了另一事实——奥拉朱旺曾代表尼日利亚国青参加过非洲的国际性赛事。
      
       归化风潮从美洲大陆刮起,却在欧亚得以繁荣。本届世界杯13支拥有归化球员的队伍中,亚洲与欧洲分别占了五支和六支,其余两个名额则属于非洲球队科特迪瓦与突尼斯。考虑到欧洲区有多达12支球队晋级世界杯决赛圈,而亚洲却仅有东道主中国未使用归化名额,可以说,亚洲球队要比其他任何一个大洲都更依赖这种快速提升即战力的方式,而这也与其远远落后于欧美球队的生存状态相契合。
      
       在归化球员的选择上,亚洲球队出奇地一致——除有着将外线归化球员作为绝对核心传统的约旦启用美裔后卫塔克外,伊朗、日本、韩国与菲律宾均将名额留给了内线。毕竟,伊朗仅有的内线支柱哈达迪年事已高,而日韩菲三队始终苦于海拔劣势。对篮球极度狂热的菲律宾人,即便已归化了2.11米的前NBA球员布拉切,平均身高仍在本届赛事敬陪末座。
      
       欧洲球队则对单打能力极强的美式后卫情有独钟,六支球队中四支选择了后卫。这是典型的差异造就需求。在欧洲整体篮球风格更偏重团队的情况下,那些自小受美式篮球熏陶、习惯于在开放式进攻体系中自由发挥的后卫,在欧洲各国本土难觅替代品,因而备受青睐。正如在波兰队阵中,前锋波尼卡多数时候是进攻端掌控球权的核心人物,但在关键时刻,球场上所呈现的则是斯劳特一次又一次的个人英雄主义单打。
      
       相比之下,美洲与非洲球队则极少进行归化尝试。很难说清,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一差别。相对落后的经济水平、对于篮球的狂热程度、所在大洲因篮球发展不均衡所导致的竞技水平的悬殊差距,都可能是其中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