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19-09-01 第26,243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7版:笔会

铁艺风灯

       冻凤秋
      
       黑暗中,她摸到那盏宜家镂空星形图案铁艺风灯,前几天放的花瓣小蜡烛还在里面。她熟练地打开风灯的小玻璃门,取出蜡烛,拿到厨房,打开煤气灶,蹿出蓝色的火苗,她想就势点着蜡烛芯儿,因为芯太短,试了几次,才勉强点着。她浑身已经冒出了汗。
      
       她把乳白色的铁艺风灯放到餐桌上,粉紫色的蜡烛闪烁着梦幻般的光芒,女儿欢呼起来:好漂亮!
      
       这盏灯有多少年了,有点记不清了,但至少比女儿的年龄要大。但当然,没有他们的婚龄长。因为她清楚地记得他不屑一顾的样子,对这盏灯,对门口的手绘鞋柜,对墙上的木质日历牌,对白色的韩式家具,对碎花图案的布艺沙发、布艺窗帘、布艺台灯等等,还有,对她这个人。
      
       母亲在楼下面耽搁了许久才进屋。她已经熬好了小米粥,菜切了一半,就停电了。母亲来这里三个月,这还是第一次遭遇停电,又恰在夏天,四周闷热。偏偏远在甘肃的表哥半个钟头前打电话来,问小区的具体地址,说已经到商城了,马上导航过来。
      
       她在心里祈祷着他们慢一点,再慢一点。最好,等来电了再到。
      
       然而,很快就到了。
      
       一件件行李先轰隆隆地进来,然后是三个黑影。
      
       哦,她已经不记得表哥表嫂的样子了,他们说的话她也听不大懂了。表哥似乎意识到这一点,对她,说的竟是颇为标准的普通话。表哥风风火火地把手机微信展示给她看,激动地说:我明天就去浙江参加一个代理培训,这次肯定能大赚一笔。
      
       她看清楚了,还是那个表哥。黑黑瘦瘦的,脸庞却是瘦中带着圆润,眼神里有一团火。
      
       听说这几年,他在家乡宁县和盛镇建了一座寺庙,在她的想象中,此刻的表哥即便不吃斋念佛,也应该慈眉善目,波澜不惊。怎么一见面就说赚钱、发财这等俗事?
      
       身上的汗越来越多了,她心里越发着急起来,无论如何也不能就这么在家里呆坐着,这么挥汗如雨地吃饭。她想拿手机,替他们订个宾馆,然后带他们去饭店。手机竟然找不到了,她来来回回翻背包,翻手包,到餐桌边找,到厨房找,到卧室找,都没有。
      
       一时间她懊恼不已。
      
       仿佛这十多年的时间都白过了。她又被打回原形,仍然是那个内心脆弱、却又虚荣心极强的学生,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没有。
      
       她拿起母亲的手机,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老年机,她打给他。
      
       他迅速回应,我马上订好宾馆,很快过去。你带孩子先找个有空调的地方做作业。
      
       她放心了。这个世界上若有人让她可以彻底放心地依靠,除了父亲,似乎也只有他。
      
       那么雷厉风行,那么果断爽朗,极强的行动力,从不拖泥带水。
      
       他们都坐在餐桌前了,她觉察出母亲的兴奋。母亲在黑暗中又炒了什么菜。
      
       她拿起女儿的书包,一伸手,竟在里面摸到手机。快没有电了。她拉着女儿的手,去了小区对面的粥店。干净、清凉,一时间,离那个黑暗的世界很远。她长舒一口气。
      
       一个小时后,表哥和儿子彬彬,母亲和表嫂,已经分别入住附近的宾馆。又过了半个小时,他打电话来,说:回去吧,来电了。
      
       屋里静悄悄的,不久前的慌乱仿佛不曾存在过。她按下吊灯开关,打开空调,为马桶冲水。
      
       她对女儿说:洗个澡,睡觉吧。
      
       他也回来了,拿了什么东西,到处看了看,说,我明天出差,回那边房子去住了。
      
       她“嗯”了一声,就听到大门卡嗒一声关上了。
      
       一切如常,安静、平静,还有和女儿温馨、甜蜜的睡前时光。但她隐隐对自己有些失望。
      
       原来一次停电就可以打破日常的秩序,内心的秩序,兵荒马乱一般啊。
      
       第二天早上,还未睁眼,就听到母亲在厨房忙碌的声音。她和表嫂已经从宾馆回来了。表哥已经乘高铁去了丽水,彬彬在忙自己的事儿。
      
       那一天的早餐,依旧家常、丰盛,是母亲多少年来赐予的温暖之一。他们相对坐着,埋头吃着,和表嫂也没有过多交流。她上班去了。
      
       下班回来,表嫂还在床上躺着,母亲说:坐了几千里地的车,累了。
      
       晚饭后,表嫂似恢复了常态。微笑着拿出手机,给她看照片。那都是寺庙的照片。从一片狼藉的工地,到建筑中的脚手架,到初具规模的正殿、侧殿、山门;建成后的典礼,甚至有外地佛教协会来参观交流,诸多法事祈愿场景等,更有晨光中她和自己在寺庙中种植的月季花的合影。
      
       表嫂絮絮地说起,前几年自己身体多么糟糕,腿部风湿严重,几乎走不了路,整日卧床。吃了很多药,用了很多偏方,效用不大。萌生在当地重建卧龙寺的想法之后,表嫂和表哥筹借了150万元,当地的村民也自愿捐献了一些。建成后,为了还账,他们开始卖花炮。也是奇了,那几年,花炮生意特别好,每年能挣三四十万元,到现在只剩五六万欠款了。尽管忙忙碌碌,她的病也竟奇迹般地痊愈了。现在走南闯北都没问题了。
      
       表嫂的方言她不全懂,但她大体听明白了这些。
      
       她只有惊叹,赞赏,欣慰。一时间,她理解了表哥的急切,那急切中有一种生机勃勃的力量。
      
       记忆忽然回到那个大院,门被反锁了,她站在院子里,着急地喊:永科!岁牛!快开门!
      
       先是一个结实的身影出现在门缝里,坏笑几声,转眼又不见了。
      
       然后是一个清秀的脸庞,最终还是大表哥永科给开了门。
      
       那时,她五岁,第一次去远方的舅舅家,面对那么多陌生的亲人,很是害羞。
      
       那时,表嫂还没有娶进门。后来,她看到表嫂的照片,也是那么清秀,羞涩,她觉得表哥表嫂好般配。
      
       那时,她唯一的亲姨还很年轻,生了一个叫蓝蓝的女儿,比她小一岁,两个女孩在一起玩得很开心。
      
       后来,很久之后的后来,她从母亲那儿得知,蓝蓝因为难产,死了。
      
       母亲那时最担心姨承受不住白发人送黑发人之痛。
      
       去年,唯一的亲姨也不在了。因脑梗猝然离世,才63岁。
      
       母亲那些天,独自在老家,默默垂泪。她每次跟母亲通话后,独自在商城,默默流泪。
      
       她想,此生,只见过姨一面。在她的记忆里,姨面容柔和,轻声细语,勤快贤惠,深居简出,她从不曾离开那个省,那个市,那个县,大概到过最远的地方是镇上吧。
      
       一切都随风而逝,记忆或深或浅,终将越来越远。
      
       所以,两天后,当表嫂返程,她反而格外强烈地想念。他们还在这人世间奔波,奔忙,承受苦累,收获硕果,期待奇迹。这,多么好!
      
       而她自己呢?这一笔一画的名字,还是如铁艺风灯里的烛光,忽明忽暗里,没能写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