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徐晶卉)为了避免食品在配送过程中可能受到的二次污染,在外卖包装盒上粘贴“食安封签”可算是一个突破口。昨天下午,市市场监管局召开“食安封签”外卖食品守护行动新闻通气会,旨在通过机制完善、技术创新和多方共治来规范网络餐饮配送服务,用“小标签”撬动食品“大安全”,让消费者“点得放心、吃得安心”。
去年,徐汇区市场监管局组织设计了防拆卸的一次性密封包装“食安锁”,并于今年6月形成《外卖食品包装件》团体标准,由美团点评、饿了么在本市外卖配送中试点推广“食安封签”。在徐汇区试点的基础上,市市场监管局通过实地调研,详细梳理了两家平台的外卖送餐基本情况、“食安封签”设计、印制、使用情况、制作成本、发放方式、配置渠道、数量预测、费用核算等情况,认为其已具有推广可行性。
“食安封签”的设计比较人性化,一旦撕开容易损毁,无法重复使用,降低了运输过程中二次污染、人为污染的可能性,也明确了商户和外卖骑手之间的责任划分。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认为,使用“食安封签”具有保安全、明责任、增信任、促提升的作用,不论是在技术、成本、平台推进和商家使用等方面都具有可操作性、可行性。
目前,“食安封签”已确定在徐汇、浦东、闵行等区的23个商圈试点推广,截至目前已投放220万只。试点期间,市市场监管局将积极协调监督美团、饿了么对商户免费提供食安封签,本月底之前,以订餐集中的商圈、商务楼宇为切入点,美团、饿了么两大网络订餐平台继续在本市主要商圈、主要商务楼宇的外卖配送中试点推广“食安封签”,完成发放500万只“食安封签”的任务,鼓励入网餐饮单位使用“食安封签”。
下一步,本市将于9月至12月在全市范围内张贴食安封签公益宣传画,组织制定《“食安封签”标准》,提供技术规范,全力推进“食安封签”普及和使用;明年起,按照《“食安封签”标准》要求,在尊重消费者评判的前提下,按照“谁受益谁承担”原则形成交易规则和长效机制。